迎接IoT應用新商機 半導體廠拚垂直整合

作者: 邱元儂
2015 年 05 月 19 日

物聯網(IoT)應用發展持續熱燒。國際半導體業者為增加獨特銷售定位,紛紛針對特定垂直市場進行供應鏈的整合,期能搶占物聯網市場一席之地,其中,5G通訊、藍牙低功耗(Bluetooth Low Energy)、寬頻網路等技術更是半導體商爭相布局之重要領域。


工研院產經中心(IEK)系統IC與製程資深研究員林宏宇表示,物聯網時代就像諸侯割據時代般混亂,半導體業者紛紛爭搶市場大餅,但目前尚無特定的贏家,因此近期國際IC業者積極展問購併,以強化其獨特定位。


舉例來說,2014年先是高通耗資25億美元收購研發全球衛星定位系統(GPS)和藍牙通訊晶片廠商CSR,厚實其穿戴式裝置、車載系統等晶片業務。


緊接著,恩智浦(NXP)也宣布收購昆天科微電子(Quintic)旗下穿戴式裝置和藍牙低功耗晶片業務相關資產和矽智財(IP);並於今年3月,再以118億美元收購飛思卡爾(Freescale),穩固其車用晶片及通用微控制器市場,布局智慧聯網。


另外,英特爾(Intel)為深化寬頻網路產業的技術和通路,今年2月則收購寬頻接取網通晶片商領特(Lantiq),將產品線拓展至數位用戶迴路(DSL)、光纖、長程演進計畫(LTE)和智慧路由器等,使其網通領域布局更趨完整。


賽普拉斯(Cypress)針對物聯網系統單晶片(SoC)開發所需的技術,收購快閃記憶體(NOR Flash)大廠Spansion,期站穩物聯網記憶體市場;而亞德諾(ADI)則是併購訊泰微波(Hittite),補足其第五代行動通訊(5G)應用領域微波及毫米波頻段的技術缺口。


顯然的,有鑑於物聯網應用領域廣闊,相關晶片業者正快馬加鞭厚實研發資源。林宏宇認為,物聯網並非只是舊技術的整合,新技術領域開發也前景無限,包括新一代奈米(Nano)感測器系統、軟性電子技術等。未來IC設計將大舉邁向跨領域整合,例如整合生理感測的通訊技術、用於保健與親和性穿戴的生物感測軟晶片系統封裝(SiP)、感測器系統(Sensor System)整合低成本3D VLSI等。


林宏宇表示,穿戴式裝置可視為物聯網核心應用,能輕易跨入聯網汽車(Connected Vehicle)領域,進而擴展至健康照護(Health Care),最終跨入機器對機器(M2M)的應用。由於低成本、高性能、低耗電,以及容易設計等特性將能擴大物聯網生態體系,因此他建議,台廠IC業者可考慮國際策略聯盟模式運作,以價值定位擺脫追兵並跨越物聯網經濟規模天險。

標籤
相關文章

新規格助威 ZigBee搶灘遙控器/3D眼鏡市場

2011 年 06 月 28 日

頻寬需求與日漸增 M2M朝3G/4G大步邁進

2011 年 08 月 30 日

滿足WSN應用需求 ST力推GreenNet平台

2012 年 07 月 04 日

擴大營收來源 高通加碼投資行動醫療

2013 年 03 月 25 日

Strategy Analytics:Wi-Fi晶片市場2027年規模達200億美元

2022 年 12 月 05 日

亞旭強攻智慧家庭應用 藍牙mesh打破點對點限制

2017 年 09 月 07 日
前一篇
蘋果/Google帶頭衝 台NB廠趕搭Type-C商機
下一篇
Molex新款電源連接器耐溫高達125°C